邹小波


导师简介:

邹小波,男,1974年12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获得了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江苏省先进工作者、农业农村部岗位科学家等诸多人才称号。

主持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18项;以第一发明人授权中国发明专利43件和国际PCT发明专利6件(美国4件、德国和英国各1件),获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参编国家和行业标准3部;出版本领域第一部英文专著,主编中文专著5本;多篇文章发表在本领域权威刊物,高被引论文6篇,热点论文2篇,单篇最高被引654次。兼任中国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理事,Food Frontier、Food Chemistry、食品科学和中国农业机械学报等期刊编委。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第1、第3)、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第1)、全国创新争先奖、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中国青年科技奖等。

历年来培养和指导博士生19人、硕士生35人,先后获江苏省研究生教学改革成果一等奖1项、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指导学生论文获江苏省优秀博士和硕士论文4篇。



【先进事迹】


邹小波担任研究生导师14年以来,坚持党的领导,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本职岗位,用理论指导实践,为培养高层次创新型食品专业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科研团队中,他是兢兢业业的领头人,时时刻刻关注着科技前沿,引导研究生保持严谨科研态度、坚定研究探索精神、传承拼搏进取品格;在教学岗位中,他是学生们的良师益友,将冰冷的检测装备赋予温度,帮助学生从枯燥的课堂中汲取学习的乐趣;在日常生活中,他是健康生活的倡导者,坚持每天走路一万步,多次向学生强调“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鼓励学生保持健康生活态度和精神面貌。


因材施教,引导研究生全面发展

“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作为国家食品类专业教指委委员、食品科学与工程国家一流专业负责人、食品无损检测省级一流课程负责人,邹小波在明确食品专业结构框架和行业最新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注重教育方式方法革新,重视与学生的定期沟通交流,把握每个学生的个性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深入开展科学研究,培养工程和创新能力。在提升学生学术写作能力的同时,也强调培养研究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批判思辨能力等。在他的指导下,李志华、翟晓东、胡雪桃等9位研究生获得了国家奖学金,张俊俊获江苏省优秀研究生,来自苏丹的博士留学生Haroon留任江苏大学并被聘任为副教授;2010级硕士黄晓玮获校长奖学金、江苏省优秀硕士毕业论文、江苏省优秀博士毕业论文等荣誉,毕业后留任江苏大学并获国家青年基金、江苏省优秀青年基金等项目资助;2014级博士翟晓东获江苏省优秀博士毕业论文,2013级硕士申婷婷获江苏省优秀硕士毕业论文。他也鼓励并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多项国际、国内学术竞赛,提高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先后获得“中日韩创新工程设计竞赛”金奖、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首届江苏省研究生计算机视觉科研创新实践大赛一等奖、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江苏省特等奖、“东方红”杯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智能农业装备创新大赛二等奖、第二届中国包装创新奖学金三等奖、第三届江苏省科协青年会员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2021年“科创江苏”创新创业大赛食品科学领域决赛创新组二等奖、江苏大学第十三届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二等奖等奖项、江苏大学第四届大学生智能农业装备创新大赛三等奖等。


立足专业,培养食品工程化人才

邹小波发现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培养中普遍存在“重工艺、轻工程,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因此强调加强研究生“食品工程”能力的提升。他鼓励研究生积极到企业中参与为期1个月以上的工程实践,在食品加工现场发现问题,并围绕企业难点、痛点分析问题,开展科学研究以解决问题。他带领年轻教师石吉勇、博士生朱瑶迪、硕士生申婷婷等深入镇江香醋企业车间一线开展科学研究,创制了“测+网+云+控+机”一体化的食品智能加工装备和复杂体系下加工过程的柔性控制软件,解决了我国传统食品加工连续性差、信息化水平低的难题,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降低了成本。如镇江香醋固态发酵过程智能化加工装备,人工成本减少20%,能耗下降15%,发酵效率提高12%。相关成果还在面、酒、肉等中国传统食品龙头企业(如克明面业等)得到应用。成果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获2019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面向国际,培养食品创新型人才

国际化视野欠缺是目前国内高校研究生培养中的一个通病。邹小波鼓励学生学好英语,积极参加雅思、托福考试,建议并支持学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参与国际交流项目,争取出国交流机会。7位研究生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先后前往英国利兹大学、美国犹他州立大学、美国马赛诸州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等知名学府交流访学。2016级博士翟晓东参加2020年食品物理学国际会议并做口头报告;2019级博士张俊俊参加第三届医药与食品中的植物化学物质国际会议并做口头报告;2018级硕士李家珩参加南洋理工大学暑期交流学习项目,针对食品安全与未来粮食系统开展深入探讨;2015级硕士李亚惠、2016级博士胡雪桃参加新加坡国立大学暑期交流学习项目;2017级硕士蒋彩萍争取学校资助项目前往美国马赛诸州大学开展拉曼光谱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相关研究,积累了良好的研究基础,硕士毕业后在邹老师推荐和CSC项目资助下前往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暨州立大学进行博士学位深造。邹小波也提出通过教学改革、学科平台建设、国内外师资/学生交流机制构建等拓展学生国际化视野和能力。通过带动学校、学院力量,与英国利兹大学共建了“食品营养与安全”MOOC课程,服务“一带一路”国家的高校;将国外大学老师请进来,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国际名校老师来校开设课程,提升了研究生师资力量的国际化水平。


潜心科研,立足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

邹小波立足食品无损检测技术创新,始终围绕食品智能化检测与加工开展研究,在提升我国食品工程装备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他指导2009级硕士陈正伟、2010级硕士张德涛、2015级博士徐艺伟等研究生开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水果、禽蛋、螃蟹等智能在线检测线,延长了其加工链,增加了其附加值和农民收入;指导2010级硕士黄晓玮、2014级博士李志华、2017级博士孙悦等将开发的手持式无损检测仪与物联网技术相结合,构建了我国最大的苹果品质数据库,为其按质论价和农业主管部门提供信息支撑;他指导2019级博士李闯、杨志坤、郭子昂等,通过产学研结合方式和南京乐鹰商用厨房设备有限公司共同开发中式自动化中央厨房成套装备,疫情期间应用于江苏省泰州嘉和一品等多个食品企业,也在深圳、重庆,在湖北武汉、四川德阳等多地应用,既省时省力又实现了分餐制,全力保障了抗疫一线人员和社会团体的食品需求。科技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日报等省级以上媒体以“中央厨房:让防疫人员吃上可口的热乎饭”为题,大篇幅报到该科研成果为防疫一线人员供应安全健康的餐饮服务,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获2020年全国创新争先奖奖状。


  

 

访问次数:

主办单位:开运体育官方网站(中国)开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