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香


 


 

导师简介:

李春香,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致力于绿色高效分离富集新技术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Green Chemistry》、《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等国际学术刊物发表SCI收录论文60余篇。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作为技术负责人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教育部高校博士点专项基金1项;主持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镇江市社会发展基金、产学研、工业攻关项目各1项;通过教育部鉴定项目4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共培养和指导博士后15名、博士生7名、硕士生35名。其中,培养指导研究生论文获得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2篇、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1篇。


【先进事迹】

潜心教育,照亮研究生前行之路

自工作以来,始终秉持“教育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一理念,深化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真诚对待每一位同学,耐心细致指导学生开展科研工作;时刻牢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崇高荣誉背后的使命和责任,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生为本育人理念,努力培养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过业务关、思想关、人文关的研究生。


1.注重因材施教,强化科研训练,提高研究生学术水平

传统的一刀切模式缺乏针对性,导致人才培养大打折扣。深化研究生的内涵式培养,灵活多样全方位因人施教,彰显出普适性。作为研究生导师,除了“导科研”,还要“导思想”、“导人生”。师者如医者,医者医身,师者医心。李春香切实发挥“第一责任人”作用,以目标培养和过程管理为主线,辅以人文教育和思政工作两翼,并贯穿于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强化研究生的思想政治、业务能力、人文修养。2012级硕士生吴易霖的本科专业是凝聚态物理,在一次交谈中,李春香教育他“年轻人应该有更大的理想抱负、有为单位发展做更大贡献的责任和担当意识”,并鼓励她继续攻读博士学位。2014年09月吴易霖顺利加盟李春香教授团队,成为一名博士研究生。针对其专业和特殊家庭背景,李春香教授通过望学生之言行举止、闻学生之谈吐心声、问学生之关注所在、切学生之成长困难,让科研思政更有温度、更入人心。李春香通过对其个人思想教育和学术引领,将其从懵懂、懒散、差习惯的少年引导升华为优秀的博士毕业生。经三年如一日的持续努力,吴易霖博士期间发表高水平SCI论文12篇,获国家研究生奖学金、优秀毕业生、校优秀博士论文、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博士毕业后顺利加入江苏大学,此时,他思想日渐成熟、抗压能力增强、业务水平大幅提升,并先后获批江苏省青年自然科学基金1项和国家青年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在自己本职岗位上继续传承着李春香科研育人的理念。通过“望闻问切”把好脉,望学生之言行举止、闻学生之谈吐心声、问学生之关注所在、切学生之成长困难,让科研思政更入人心。

科研训练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途径,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根本手段。李春香将思政工作融入科研训练中,扎实培养研究生的科研业务本领,同时夯实思想德行。李春香常利用组会、座谈等形式介绍优秀学术骨干成长、成才的先进事迹,激励研究生形成主动学习理念、培养自律意识;以数据、实例讲解正确的科研理念和方法,培养研究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科学的科研训练规律和一般方法。2016级博士研究生朱志在李春香的悉心指导和系统的科研训练下,很快进入科研角色,培养了浓厚的兴趣,增强了自信心,树立了高远科研梦。同时,李春香教导朱志说“研究生的培养绝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几个实验,撰写发表几篇学术论文,更重要的是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做到成才先成人”,鼓励朱志还要积极参加到其他科研业务中,如项目申请、中期检查、项目结题、论文撰写、专利申请、成果报奖等,熟练掌握科研工作者所具备的基本素质。经过几年的努力,朱志独立撰写并申报获批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2项,发表SCI论文9篇,授权专利1项,获得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同时积极主动参与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热心帮助低年级硕士提高实验技能,获得大家的认可。所撰写的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毕业后顺利申请到“香江学者”计划项目,目前在香港城市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注重思政教育,善用新媒体,让科研与思政齐飞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李春香有针对性地开展主题党史学习、民主生活会和专家讲座,培养课题组研究生爱岗敬业、时不我待的科研精神,引领了研究生的“三观”教育,强化了党的方针路线的育人作用。切实促进了党建、思政教育和科研三者的深度融合。2014级硕士研究生刘树成本科毕业于本三院校,基础相对薄弱,学习习惯差,自律性不强。课题组研究生党支部主动安排2名研究生党员与其结成帮扶小组,在一段时间的“同吃同住同学习”中,党员通过自身的先锋示范和传帮带示范作用,帮助他认识到了自我不足,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并迅速成为课题组的科研业绩示范。同时刘树成也在被帮扶中耳濡目染了党员的先进性,积极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期中,党支部还多次与导师李春香沟通,了解其思想动态,并共同引导刘树成的成长。在课题组党员学生和导师的努力下,刘树成2016年06月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因科研成绩优异,当年9月成为一名博士研究生。博士毕业后顺利加入了江苏大学,并获批了国家青年自然科学基金一项,有力增强了课题组思政工作的凝聚力、创造力和科研工作的活力,提供了练就育人本领的平台。

新媒体是当前研究生信息沟通、学术交流和文化共享的必备工具。李春香团队紧扣这一关键点,把新媒体运用到科研思政工作全过程,对接学生科研和思想需求。通过微信、QQ等新媒体手段转发前沿科技动态、课题组最新研究成果、英文论文写作技巧以及研究生听得懂、喜欢看、爱转发、爱点赞、鲜活生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故事,传播正能量。李春香在研究生微信群转发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史、教育的本质、院士的成长之路等励志教育素材,例如:金一楠讲明国史—“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主题演讲;哈佛大学教授:教育的目的不是会学一堆知识,而是学会一种思维;农村小伙一首《爹娘的泪》听哭天下游子;学化学出身的各行业大咖;考研3次,读博7年英文奇烂,这个读书差到爆的放牛娃!竟是如今中国最接近诺贝尔奖的人;新媒体思维打造了指尖上的思政和科研教育平台,以“润物无声”的作用唤醒了研究生学好科研本领、立志报效祖国的热情。


3.注重人文教育教学用相融合,提升研究生人文精神

培养的研究生要有与时俱进的思维,还需要具有高尚的品德。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一方面要通过思政工作提高研究生的精神境界,另一方面需要通过人文教育加强研究生人文素养,培育研究生的人文精神。李春香始终坚持思政教育和人文教育相结合,从而获得教师乐教和学生爱学的持久推动力,突出思政教育的灵魂地位,强化人文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协同完善研究生培养计划。同时,通过融情感、激情、意志、关爱于教育培养过程,引导研究生利用历史、文学、时政、法律、管理等人文知识熏陶形成合理化的人文知识体系,培养研究生的完整健康人格。思政教育结合人文知识,让研究生树立了正确的“三观”和远大的志向,培养了高尚的情操,促进了研究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关注学生精神、价值、情感的需求是保证学生更好的发展、成为全面发展人才的必要条件。李春香鼓励研究生选修1门人文社科类公共选修课,参加人文类专题讲座或课程,并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人文素质拓展类竞赛,人文教育平台优化了研究生的人文知识结构,引导了研究生理解思政教育的意义,实现了研究生人文素养和思政意识双提高。

李春香积极试行科教融合、校企联合等协同育人模式,组织研究生进入索普集团、江苏源生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参与科研生产实践,让研究生了解企业家的奋斗历程、企业骨干的工匠品质、工艺大师的极致精神,通过人文气息的实践活动弥补理工科研究生在人文素养上的软肋,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培养他们敢为人先的品质。另外,让研究生学习了解学校和学院的发展进程,回顾人与事的同时获取精神动力,树立主人翁意识,凝聚力量,共同推动学院事业走上新的台阶。思政工作与人文实践的结合,寓教于乐,实现了情与景的交融,增强思政教育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访问次数:

主办单位:开运体育官方网站(中国)开运科技有限公司